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府已規劃新生和平人行天橋交通配套措施 天橋已完成階段性任務

  • 發布日期:113-11-19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 發布科室:交工處
  • 聯絡人:黃惠如副處長
  • 聯絡資訊:27599741轉7010

臺北市新生南路與和平東路交叉口之人行天橋即將拆除,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該路口重新定位以人為本的道路環境,已配合天橋拆除作業,辦理交通配套措施。

交通局說明,「天橋」及「地下道」是早期應交通需要的產物,是以行車順暢為思考,讓行人必須爬上爬下,即是「以車為先」的思維。美國運輸發展及政策學會(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ITDP)亦指出,天橋設計方式並未優先考慮人們過馬路的便利性,使城市更不適合步行,並加劇了駕駛者、行人和騎自行車者的道路安全狀況,城市不應該建造更多的人行天橋,而應該改善現有的十字路口並增加更多的街區中間十字路口,以使街道對所有人來說更安全、更舒適。

臺北市採相同的「以人為本」價值思維,隨著本市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長者占人口比例提升,且身心障礙者或行動不便者對無障礙的需求越來越大。現在天橋下方多已劃設平面行穿線,行人已不用爬上爬下,以致天橋/地下道的使用率大幅降低,衍生橋梁維護、治安、景觀等問題,因此道路的設計與時俱進調整。配合和平新生天橋之拆除,已辦理各項路口安全精進措施,引進最新人本路口設計,進行道路改造,措施如下:

1.路口轉角處全面淨空,沒有墩柱及樓梯影響行人及右轉車行車視線。

2.路口行穿線退縮(包含斜坡道)。

3.行穿線加寬(西側行穿線現況為 2 公尺,未來統一為 3公尺)。

4.增設庇護島。

5.分隔島增設行人燈。

6.路口轉角處增設欄杆。

7.行人燈早開及早關:讓車輛駕駛人更能注意到行人,行人與轉彎車動線盡量人車分離。

8.未停讓行人、闖紅燈科技執法。

-以下空白-

113年交通安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