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一章 假網拍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民眾透過臉書、LINE或知名拍賣網站從事網路購物,詐騙集團便利用當前最新款的3C產品、限量球鞋、名牌包或熱門演唱會門票等,以明顯低於市價之價格誘引民眾下單並要求以LINE或Messenger私下交易。等被害人匯款後卻不出貨,且失去聯繫;或以貨到付款方式取貨開箱後,才發現是劣質商品。

二、預防策略

(一)網購商品應慎選優良有信用之網路商家,透過面交方式或選擇提供第三方支付之網購平臺,以保障雙方權益並減少消費糾紛。

(二)避免透過LINE、Messenger等通訊軟體與賣家私下聯繫交易,以免求助無門。

(三)應加強查核網路商家的真實性,如粉絲專頁成立時間短、粉絲或追蹤人數過少等,可立即至經濟部網站查詢公司名稱、地址等基本資料。


第二章 假投資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透過網路社群或交友軟體主動認識被害人,並假借股票、虛擬通貨、期貨、外匯及基金等名義,吸引民眾加入LINE投資群組,初期會先讓民眾小額獲利,再以資金越多獲利越多說詞,引誘民眾加入投資網站或下載APP並投入大量資金,後續再以洗碼量不足、繳保證金、IP異常等理由拒絕出金,民眾發現帳號遭凍結或網站關閉才發現遭詐。

二、預防策略

(一)高獲利必定伴隨高風險,聽到「保證獲利」、「穩賺不賠」必定是詐騙,民眾應選擇自己有深入瞭解過的投資標的,不要輕信來源不明投資管道或網路連結,如遇到加「LINE」進行投資必為詐騙。

(二)「165防騙宣導」LINE官方帳號及165全民防騙網可查詢詐騙LINE ID、假投資(博弈)網站及詐騙電話,同時與「165全民防騙」臉書粉絲專頁每週公布投資詐騙網站,提供民眾即時掌握最新詐騙訊息,或可至投信投顧公會網站(www.sitca.org.tw)查詢合法投資管道。


第三章 虛擬貨幣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一)詐騙換湯不換藥,虛擬貨幣只是幌子

這種類型的虛擬貨幣詐騙往往不會深究虛擬貨幣本身,而是會強調「投資賺大錢」這件事情。交友詐騙、虛假的投資資訊、虛假的交易平台都是屬於這樣的類型,尤其是交友詐騙的發生頻率相當的高,詐騙集團往往一開始會假裝是認真交友,取得信任之後再假藉「教學」的名義來誘導被害人使用虛假的交易平台、購買假的虛擬貨幣或是加入由詐騙集團所組織的投資社群 … 等等,一開始可能會假裝有獲利,來提高這個投資方式的可信度,等待被害人投入更多的資金。最後如果被害人想要提領資金,會再利用各種理由不給被害人提領資金,甚至要求投入更多資金來換取提領的資格。

如果你是一個對於一般詐騙集團手法有所認識的人,是不是對於這樣的手法感到相當熟悉呢?沒錯!這樣的手法無異於一般投資詐騙,「虛擬貨幣」可以無痛轉換成任何跟投資相關的字詞,例如股票、基金 … 等等。

因此這種手法就是所謂的換湯不換藥,只是利用大眾想要依賴投資賺錢的想法來進行詐取財物的行為。

(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勿輕信,連結別亂點!

另一種能見度最高的虛擬貨幣詐騙手法是釣魚資訊。詐騙集團會偽裝成交易所的人員或是項目方的社群管理員來與被害人聯繫,告知被害人必須藉由提供自己的帳戶資訊來獲取某種東西,例如可能是假的交易所人員來信告知你的帳號有安全性問題,需要提供帳號密碼來解決問題,或是假的項目方人員來跟你說你中獎了!需要提供某些用戶資訊來獲得得獎的資格,而且還限時哦!必須趕快提供才能得到。下一步他們往往就會丟出假的釣魚連結叫你點或是在裡面提供資訊,千萬不要輕信!

這些都是相當常見詐騙集團丟出釣魚連結的方式,甚至更簡單的他們會直接在某些群組與社群亂丟連結,別點啊!

(三)虛擬貨幣投資過程中的陷阱

有一點對詐騙手法認知的人就不會被騙嗎?只認識上面那些可能還不夠哦!當你真正踏入虛擬貨幣投資的世界中,將會碰到更多五花八門的虛擬貨幣詐騙手法,有時候會是真的且有公信力的交易所名字,但是連結是假的釣魚連結。又或者是想要透過場外交易 OTC 來以台幣購買虛擬貨幣,卻碰到第三方詐騙,甚至是在熱錢包的使用上不慎授權導致資產被盜。最後再來一個假的 ICO 募資,導致損失全部投資資金。

虛擬貨幣詐騙手法真的是五花八門,並且許多可能跟傳統的詐騙手法相結合,一步步誘騙被害人上當,我們必須時刻警慎避免被騙。

二、預防策略

如何避免遇到虛擬貨幣詐騙?慎防這 5 大特點:

詐騙手法多元,又時常推陳出新,投資人難以知道所有的加密貨幣詐騙手法,但實際上卻可以透過了解虛擬貨幣詐騙的常見特色來事先預防,以下將介紹五大虛擬貨幣詐騙常見特色,讓投資人遇到新的投資機會時,可以先運用這些特徵來判斷投資標的或投資平臺是不是有可能是詐騙項目,藉以替自己把關。

(一)虛擬貨幣詐騙特點 1:催促入金

入金可以理解成存入資金來購買虛擬貨幣的意思,催促入金是虛擬貨幣詐騙常見的特徵之一,行銷、業務會以各種威脅利誘方式催促投資人趕快買幣,甚至會以限時優惠的方式,增加壓迫感與緊張感,然而,正規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很少提供投資者一對一的服務或推銷,也不會以各種理由給投資人購買的壓力,會這樣不斷催促入金的投資項目或交易平臺在市場上為詐騙居多。

(二)虛擬貨幣詐騙特點 2:專人服務

法院判決上常見的虛擬貨幣詐騙案例事實多半是由詐騙集團成員偽裝為客服人員,以Line等通訊軟體指示投資人進行買幣、轉帳等金流上的操作,但事實上正規的交易所並不會透過Line、FB messenger、IG等方式私訊教導投資人如何操作,而是會以較正式的Email或網站公布的方式來推廣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相關訊息。

(三)虛擬貨幣詐騙特點 3:出金限制

虛擬貨幣詐騙為交易所或投資平台,會設定許多出金限制(亦即提領資金)。例如透過投資人需投資滿一定額度才能提領資金,或是需升等為VIP才能提領資金等等話術(尤其是要繳稅才能出金的基本上有非常大的機率是碰到虛擬貨幣詐騙),來威脅利誘投資人再投入本金,這些虛設的出金限制實際上是為了讓投資者能投入更多金錢所設下的圈套,正規的交易所並不會有任何不合理的出金規則,限制投資者的權利。

(四)虛擬貨幣詐騙特點 4:巧立名目

某些虛擬貨幣詐騙的投資平臺會時常以需要建檔費、人工處理費等方式巧立名目,藉此在投資人後續使用投資平台提供的相關服務時扣除大額的手續費或行政費用,來鯨吞蠶食投資人的本金,因此,若投資人發現註冊或交易時收受的費用明顯不合理,就應提高警覺。

(五)虛擬貨幣詐騙特點 5:虛假連結

傳送虛假連結是加密貨幣詐騙最常使用的手法,運用傳送假連結來引導投資人登入假網站、讓投資人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交給犯罪集團重要的個人資料及帳號密碼,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市場上也常出現冒充國外知名交易所的方式傳送假連結給投資人,因此並不是交易所或投資平臺知名就可隨意點選連結,最保險的方式還是由投資人自行尋找正確的網址來源使用,避免使用投資群組或親朋好友傳的不明連結,才能避免重要資料外洩及資金遭到移轉。


第四章 ATM解除分期付款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攻擊資安防護不足電子商務平臺或基金會之後臺資料庫,取得民眾的交易紀錄與個資,再假冒商家或基金會與銀行來電,謊稱因設定錯誤,將重複扣款,要求民眾操作ATM、網路銀行或至超商購買遊戲點數進行解除設定。民眾依照指示操作後,發現帳戶餘額減少,才知道上當受騙。

二、預防策略

(一)接獲陌生來電或境外來電(開頭有+)必須提高警覺,不要因為能明確說出交易明細而相信。

(二)接到來電以「誤設為重複扣款」、「升級VIP會員」、「系統出錯」等詐騙關鍵字就要提高警覺,應將電話掛斷後,自行查詢客服電話並撥打確認,或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

(三)ATM只能「提款」與「轉帳」功能,不能解除分期付款或退款;遊戲點數亦只有儲值遊戲之功能,並無法解除任何設定或身分識別。


第五章 假愛情交友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透過社群網站或交友軟體等管道隨機加好友,並盜用網路上帥哥、美女照片,假冒戰地軍官、軍醫、服務於聯合國官員,讓民眾誤入情網,再以境外寄送跨境包裹、禮物需要關稅或儲存結婚基金介紹投資管道等方式詐騙民眾匯款,直到遭對方封鎖才知道受騙。

二、預防策略

(一)接獲陌生人要求加好友,切勿在言談間透露太多個人資訊,避免個人資訊遭盜用。

(二)沒見過面的網友要求匯錢時,務必提高警覺,可要求開視訊聯繫通話確認本人身份,勿輕易將金錢交付他人。


第六章 猜猜我是誰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假冒「兒女」、「親戚」或「多年不見的友人」,透過電話或通訊軟體(如LINE)與民眾聯繫,並以換過手機所以不是原來的號碼、暱稱等方式要求民眾加入新手機號碼或LINE ID,過幾天後再以臨時急用、投資周轉等理由詐騙民眾匯款,事後民眾聯絡到當事人確認無此事後才知道被騙。

二、預防策略

(一)接到以親友名義來電借錢,務必以舊有電話向當事人親自確認,切勿貿然前往銀行匯款,以免遭詐騙。

(二)提供的匯款帳戶名稱與親友本人名字不同,詐騙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更應主動查證。

(三)可與親友約定專屬密語,做為懷疑對方身分時的確認。


第七章 假檢警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假冒健保局、醫院及中華電信或其他公務機關撥打市內電話予民眾,用語音的方式引導被害人轉接客服人員,並以被害人遭冒用身分辦理開戶、請領健保補助或申辦門號為由,主動協助轉接警察機關製作筆錄,另告知涉及洗錢或其他刑事案件,強調偵查不公開勿告知親友,再要求民眾至超商收取傳真或以LINE傳送法院偽造公文取信被害人,須被害人配合監管帳戶等話術行騙得逞。

二、預防策略

(一)聽到「遭冒用身分」、「偵查不公開」、「接收法院偽造公文」、「監管帳戶」等關鍵字,就是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

(二)接獲陌生來電告知涉入刑案或收到疑為政府機關公文書,應小心求證,先詢問對方單位、職稱、姓名等,掛斷電話後再向該單位求證。

(三)警察機關不會在電話中做筆錄,檢警調等單位處理司法案件,會以通知書通知涉案人到案說明或至指定機關繳交款項。


第八章 假求職詐騙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一)於報章雜誌或網路訊息刊登求職訊息誘騙民眾,再以設定薪資轉帳等名義騙取被害人之金融帳戶及密碼,續遭詐騙集團作為人頭帳戶之用。

(二)刊登求職廣告向應徵者騙取訂金、保證金、治裝費、訓練費或替代保證金。

(三)利用社群網站或交友軟體刊登出國高薪打工等不實廣告,利用面試時機強行帶往銀行開戶並設定約定轉帳啟用網路銀行等功能,或以簽約出借帳戶或給付每日報酬為由,控制被害人人身自由,拘禁於民宅或旅館內,藉此取得並利用被害人銀行帳戶收取詐騙款項。

二、預防策略

(一)合法公司徵才求職不會透過網路訊息貼文,更不會以私人帳號發訊息。

(二)切勿聽從指示申辦個人約定帳戶,對於個人銀行帳戶、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等,應自行妥善保管,絕對不可交付陌生人。

(三)對網路徵才公司多查、多問、多存疑,可去電確認真偽,面試前先告知家人朋友行蹤,簽訂工作合約前務必詳閱內容,如有疑慮的契約不要簽,以保護自身安全。

(四)如若自身或家人遇有類似情形,請即向我國各駐外領使館處尋求協助或撥打急難救助電話0800-085095,並儘速就近向警察機關報案


第九章 盜(冒)用網路帳號

一、手法及話術解析

詐騙集團盜取民眾LINE、Facebook等社群軟體帳號,再以盜用帳號傳訊息給其親友:

(一)朋友參加攝影比賽,麻煩幫忙投票WWW.XXXX.COM?

(二)手機送修,麻煩提供手機號碼,以便接收簡訊認證碼…

(三)剛才出車禍急需用錢,可以匯款給我嗎?

(四)現在不方便繳錢或匯款,可以幫忙嗎?

(五)現在不方便買點數卡,可以幫忙買張點數卡嗎?

二、預防策略

(一)當朋友傳送訊息要求協助匯款或代購遊戲點數時,務必提高警覺,撥通電話再行確認。

(二)多組帳號勿使用同組密碼,避免因其中一組帳號遭破解而其他帳號都被盜用,並應定期更改密碼。

(三)避免在公用電腦登入私人帳號密碼。

(四)如果訊息中帶有不明連結,請先向發送訊息的朋友確認。

(五)勿下載來源不明或非官方認證應用程式,以免個資外洩。